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六大“紅色品牌”賦能基層社會治理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近年來,烏蘭浩特市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實踐中大力倡導首創精神,注重挖掘、培育和推廣典型經驗做法,著力彰顯革命老區的紅色底蘊,打造紅色網格、紅色物業、紅城義警、紅色馬甲、紅色信箱和紅色袖標六個社會治理紅色品牌,全方位展示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的生動實踐。 設立“紅色網格” 提升治理效能 在和平街辦事處南濱河社區黨群服務站議事點,一張桌子,幾條板凳,拉開一場小型“議事會”的序幕,居民代表、黨員代表、專職網格員和社區工作人員圍坐在一起,討論著關于社區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與其說是“開會”,更像是在拉家常,居民們平時不好意思說出來的,都能在這里說個痛快。“這個小區南北跨度大,社區服務中心在最南端,我們歲數大的老年人有事想去一趟也不太方便,現在設了這個黨群服務點,我們來了隨時都有工作人員接待,真是越來越方便了!”和平街辦事處南濱河社區居民苑春麗這樣說道。
一個個小變化匯聚成民生的大幸福。烏蘭浩特市以“紅色網格”工作模式,依托“十百千萬強基工程”,新建百個黨群服務站,強化黨群服務中心的帶動作用,創新推行社區干部進網格主動問事、附近居民進網格集中議事等工作模式,把服務陣地前移到居民小區,帶動更多群眾主動參與基層治理,通過實實在在的工作,真正為基層網格賦予了“黨建紅”。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黨群服務站105個、成立網格黨組織702個、配備單元長9570名、解決各類問題8000余件。 建立“紅色物業” 改善居住環境 走進興安街辦事處華融社區城郊鄉綜合樓小區,映入眼簾的是干凈寬敞的道路,整齊停放的車輛,讓人很難想象這里曾經是基礎設施薄弱的無物業老舊小區,2022年,興安街辦事處華融社區黨支部大力推進“紅色物業”治理模式,積極協調并引進物業服務企業,從此小區面貌煥然一新,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居民們對此贊不絕口。“我在這個小區居住很多年了,自從原來的物業棄管以后,我們的居住環境真的很糟心,現在辦事處給我們找了新物業,小區環境變好了,我們心情也舒暢了。”興安街辦事處華融社區居民張剛高興地說。
物業服務千頭萬緒,樁樁件件事關居民利益。為破解物業管理痛點難點問題,全面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烏蘭浩特市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積極搭建“紅色物業”服務平臺,將黨建工作與小區物業有機融合,不斷提高物業管理水平,為居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精細化服務,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如今,黨建引領“紅色物業”的覆蓋范圍正在逐步擴大,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效能也在不斷釋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紅色物業”黨群服務站64個,成立小區“紅色物業”黨組織490個,全市小區物業覆蓋率從2022年初的40%上升到88.5%,困擾群眾多年的物業問題得到了明顯改觀。 組建“紅城義警” 助力平安建設 在烏蘭浩特這片擁有紅色歷史、紅色精神的土地上,有一支飽含紅色基因的隊伍,因“義”匯聚力量,為“警”盡責擔當,他們就是“紅城義警”。在基層矛盾排查、治安巡邏、疫情防控、法治宣傳、情報收集、安全隱患排查工作現場,你都可以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他們與派出所民警并肩作戰,以實際行動有力筑牢群防群治人民防線,為平安烏蘭浩特建設提供了重要支撐。
立足“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工作目標,烏蘭浩特市著眼破解平安建設工作中警力少、人力情報資源少、警情多的矛盾問題,于2018年底組建了全區首家經民政部門注冊的義警組織——紅城義警,將義警工作納入公安績效考核體系,實現對義警招募、培訓、服務、管理、考勤和宣傳表彰全流程管理,目前隊伍已發展壯大到2700余人,打造了警種聯動、警保聯控、警民聯防的大聯動工作格局。
筑牢群防群治防線,護航平安城市建設。紅城義警自組建以來,充分發揮巡防員、宣傳員、信息員、調解員和監督員的作用,成為社情民意的“收集器”、保障民安的“防護墻”、服務群眾的“直通車”。截至目前,共組織1100余次志愿服務,服務總時長16萬余小時,參加總人次達2.3萬次,主動提供破案線索400余條,挽回群眾經濟損失30余萬元,入戶登記3萬戶、收集出租房屋信息1萬條、普查流動人口3萬人,解決群眾實際問題500余件,這支隊伍真正成為了黨領導下的一支平安建設生力軍。 穿上“紅色馬甲” 延伸服務觸角 周末的早晨,身著“紅色馬甲”的愛國街專職網格員楊金花又開始了忙碌的一天,串百家門、問百家事、排百家憂、解百家難,她是社區居民身邊的守護者,更是群眾心中的貼心人。
提到楊金花,愛國街辦事處平房區居民胡文昌充滿感激:“小楊子是個熱心腸的人,她經常到我家來,我們有啥困難跟她說就給解決,對我們真的特別好。”
小小網格員,發揮大作用。為持續提升基層網格化服務管理效能,真正發揮網格員力量,烏蘭浩特市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組建了全區首支104人的專職網格員隊伍,補齊了多年來網格員“無專職、無薪酬”的短板。網格員在街道黨工委安排下,穿上印有“紅城專職網格員”字樣的紅色馬甲,深入群眾中開展網格化服務工作,聚焦社會治理和平安建設,精準服務群眾,截至目前,累計幫助居民解決各類實際困難2543件。 懸掛“紅色信箱” 搭建溝通橋梁 “心里有話對黨說?你說心愿,我來實現;你有困難,我來幫忙!”為進一步拓寬民情民意收集渠道,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勝利街在全街5個社區的86個小區內懸掛“我向黨說·紅色民情信箱”,并向轄區居民配套發放“紅色民情卡”,群眾可按照“政策咨詢”“物業問題”“糾紛問題”等類別填寫具體事項,將需要街道出面協調解決的問題通過“投信”的方式反饋給街道。勝利街道黨工委每周設立固定時間由網格員對所轄網格內群眾反饋的問題進行收集匯總,并建立反饋意見臺賬,通過部門認領、在職黨員認領和與職能部門合作的方式,及時、高效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據了解,自“紅色信箱”啟用以來,共收集問題5162件,解決問題4973件,為基層黨組織與廣大居民建立了快速、直接、有效的溝通聯絡機制,真正實現了讓民情民意表達足不出戶。 佩戴“紅色袖標” 推動城市管理 一大早,烏蘭浩特市城市管理監督員王小明就來到五一廣場轄區內進行垃圾清撿,并對不拴繩遛狗的居民進行文明養犬勸導。自從擔任城市管理監督員以來,王小明不僅解決了五一廣場附近地下熱力管道漏水問題,及時保證了轄區居民供熱,還針對車輛亂停放現象進行監督,用實際行動履行城市管理監督員的職責和使命。
在烏蘭浩特市,像他這樣的城市管理義務監督員共有45名,他們中有社區老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還有熱心群眾,他們統一佩戴“城市管理監督員”標識紅色袖標,深入街巷小區,對城市管理、市容市貌、執法行為、社會治理等工作進行巡查監督,及時發現并上報各類城市管理亂象,為市容頑疾做“減法”,為城市品質做“加法”,使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穩步提升。截至目前,45名城市管理監督員共上報各類事件159件,其中自行解決114件;協調街道、科局解決35件;社會治理中心參與協調解決10件。
烏蘭浩特市通過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紅色”路徑,打造六大社會治理紅色品牌,充分調動基層黨組織、社會組織、城鄉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積極性,全面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推進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